朴子溪演變

應菜埔

苦瓜寮

大小康榔

雙溪口

鴨母寮

牛挑灣

康榔埽帚

 

一、樸仔腳的故事

地名緣由

(朴子地標~自來水塔 )

明永曆年間,林馬由泉州安溪來此開拓,明永曆35年(公元1681年),年邁的媽祖信徒林馬,跋涉千里,至鹿港天后宮迎請媽祖分靈至居住的半月莊供祀,歸途抵溪南畔,因天色已暗,又細雨紛飛,於是便暫借樸仔樹下小舍一夜。豈料鄰近的民眾得知有媽祖聖像暫駐,便於樸仔樹下設壇安置,強求暫駐數日,以便當地民眾聚集參拜,挽留數日,林馬一直無法將聖像移回半月莊,於是毅然決定將聖像留於此地供民眾膜拜,自己回到半月莊,將親族遷徙,至臨近樸仔樹下的安溪厝開拓。

而媽祖聖像既留,當地民眾便聚集商議,於樸仔樹下醵資供俸,謂之「樸樹宮」。由於媽祖神恩廣被,信徒日漸增加,信眾於是聚居廟宇兩側,市街漸驅成形,而後繁衍成市集。市集因供奉媽祖而繁榮,媽祖首駐蹕之地亦於樸樹下,因此地名便采用「樸仔腳」。而後樸樹宮於乾隆年間奉聖令改為「配天宮」日本據台後,因「樸仔腳」地名太俗,於是於大正九年(民國九年)藉地方制改重新命名為「朴子」,「朴」與「樸」同音

朴子市沿革
日據時期,因「樸仔腳」地名太俗,於是於大正九年(民國九年)藉地方制改重新命名為「朴子」。

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後,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劃歸台南縣,當時台南縣管轄有虎尾、斗六、北港、嘉義、東石、新營、曾文、北門、新化、新豐並將各郡改為區,而朴子原屬東石郡。

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依臺灣省各縣政府組織規程第十二條,將原先街庄改為鄉鎮,朴子鎮公所成立
民國三十九年十月嘉義縣政府成立,管轄原嘉義市暨嘉義、東石兩區,朴子正式隸屬嘉義縣。

(信仰中心~~配天宮)
民國八十一年七月一日朴子鎮正式改制縣轄市,同年九月十日正式改制為市。

*上述內容取自嘉義縣朴子市公所網頁,並經授權。*

二、朴子溪演變

昔稱牛稠溪亦寫牛朝溪或牛跳溪,俗稱樸仔腳溪,詩人以虞溪稱。

三、樸仔腳街外部落

(一)應菜埔(永和里)
      
緣由清末先民移墾時遍處應菜繁生,應菜名空心菜,學名雍菜,但甕菜誤用頗久。
(二)苦瓜寮(佳禾里)
     
在下圍東西方部落,今朴子市佳禾里,臨近外荷苞嶼湖東北畔,東邊接大榔。緣源先民建寮湖畔溪獵種菜謀生,尤其所產苦瓜量多質佳、名聞遐邇,故名。開基廟為福安宮,祀土地公和土地婆及魏王為守護神;民國二年(日大正二年)鑑及廟宇簡陋,由李岸倡改建,原稱土地公廟,俗稱苦瓜寮廟。

(三)大小
     
在樸街﹝今開元路﹞東端,係清代大榔西堡核心,東接縣治中心祥和新村,西連雙溪口,安溪厝,下竹圍諸莊,南隔荷苞嶼湖與馬稠後(屬鹿草鄉)對峙,北界朴子溪與蒜頭(屬六腳鄉)相對。緣源先民入墾時,遍地荒野前無大湖,後無高山,僅一條彎彎曲曲狀如神龍般的大龍溝旋貫穿莊內,大龍溝傳言鐘靈蘊秀,昔被遍地榔樹所覆蓋,先民於斯,安居樂業;開基於一大片榔樹間,故名;更有鄰近北方部落,即稱小榔﹝仁和里﹞。

(四)雙溪口(溪口里、雙溪里)

      緣源於熙因為部落西和北兩邊,東邊小榔有支流注荷苞嶼湖類似雙溪交會處,故名。開基廟為石碼宮祀林元帥三兄弟金身為守護神。係侯姓移民迎自唐山石碼宮分靈。民國前八十年(清道光十二年)建廟俗稱雙溪口廟。更有下寮居民篤信林元帥於民國十年立廟額同迎祀林府副二元帥鎮座,至民國五十二年興建新廟。
      先民移墾於民國前二百一十一年(清康熙四十年)有閩泉南安籍侯東興傳三房;清乾隆中葉南安籍侯艷梅傳兩房皆是雙溪口開基祖。又有侯集傳三房為官埔寮開基祖;各自為地方大戶。

(五)鴨母寮(竹村里)

      緣源於清嘉慶初葉有閩泉籍黃元,移墾於此,建茅寮以飼養鴨母為業,後來陸續移民在此聚集成為部落,故名。開基祖廟為澤王宮,祀護國尊王,邢王為守護神。

(六)牛挑灣﹝松華.梅華兩里﹞

    在樸街最南端,東街龜拂山和後庄子﹝屬鹿草鄉﹞,西連南勢竹,南及義竹鄉東後寮,北至新庄竹子腳。緣源先民入墾,腳落根地為彎曲水溝圍困住,地勢行似牛隻拉犁時掛在肩部竹根之﹝牛挑﹞,故名。開基廟為龍安宮,祀三山國王和五府千歲為守護神,早在民前二五六年﹝明永曆十年﹞立小廟 ;歷幾度修繕,以迄民前一二七年﹝清乾隆五十年﹞遷移今址﹝松華里﹞立廟。
    依據龍安公供祀三國王一案,可推測此地方,早期開拓先民必定有一批客家籍先鋒隊,可謂藉其雙手以箄路藍縷中完成首度開墾雛形,功不可沒,惜於今未見其蹤跡給人追思,僅於此廟焉。更值得一堤可謂朴子區基督教傳道之發園地,緣起民前十三年﹝日明治三二年﹞基督教曾於牛挑灣置教會傳撥福音,聚集鄰近揖子寮﹝屬東石鄉﹞、林內﹝屬六腳鄉﹞、樸仔腳、崁前諸部落遠道教友在一堂,每逢禮拜日,皆克服困難,跋涉數里許路程,以虔誠心情前來崇拜齊心目中之上帝

朴子榔掃把

        康榔掃把或許在許多年輕孩子腦海中未曾有過這東西,但在許多中老年人眼中它可是相當好用的清掃工具:牢固輕便、掃帚柔軟、清除力強,不輸給現在常用的塑膠掃把。但由於時代變遷、科技推移,現以工廠大量製造的塑膠掃把漸取代手工編織的榔掃把。編製材料是榔樹,學名為台灣海棗,棕櫚科植物,原產地是台灣,為成本低廉的經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