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樸仔腳的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述內容取自嘉義縣朴子市公所網頁,並經授權。*
二、朴子溪演變
昔稱牛稠溪亦寫牛朝溪或牛跳溪,俗稱樸仔腳溪,詩人以虞溪稱。
三、樸仔腳街外部落
(一)應菜埔(永和里)
(三)大小
康榔(四)雙溪口(溪口里、雙溪里)
緣源於熙因為部落西和北兩邊,東邊小康榔有支流注荷苞嶼湖類似雙溪交會處,故名。開基廟為石碼宮祀林元帥三兄弟金身為守護神。係侯姓移民迎自唐山石碼宮分靈。民國前八十年(清道光十二年)建廟俗稱雙溪口廟。更有下寮居民篤信林元帥於民國十年立廟額同迎祀林府副二元帥鎮座,至民國五十二年興建新廟。
(五)鴨母寮(竹村里)
緣源於清嘉慶初葉有閩泉籍黃元,移墾於此,建茅寮以飼養鴨母為業,後來陸續移民在此聚集成為部落,故名。開基祖廟為澤王宮,祀護國尊王,邢王為守護神。
(六)牛挑灣﹝松華.梅華兩里﹞
在樸街最南端,東街龜拂山和後庄子﹝屬鹿草鄉﹞,西連南勢竹,南及義竹鄉東後寮,北至新庄竹子腳。緣源先民入墾,腳落根地為彎曲水溝圍困住,地勢行似牛隻拉犁時掛在肩部竹根之﹝牛挑﹞,故名。開基廟為龍安宮,祀三山國王和五府千歲為守護神,早在民前二五六年﹝明永曆十年﹞立小廟 ;歷幾度修繕,以迄民前一二七年﹝清乾隆五十年﹞遷移今址﹝松華里﹞立廟。
四、朴子康榔掃把
康榔掃把或許在許多年輕孩子腦海中未曾有過這東西,但在許多中老年人眼中它可是相當好用的清掃工具:牢固輕便、掃帚柔軟、清除力強,不輸給現在常用的塑膠掃把。但由於時代變遷、科技推移,現以工廠大量製造的塑膠掃把漸取代手工編織的康榔掃把。編製材料是康榔樹,學名為台灣海棗,棕櫚科植物,原產地是台灣,為成本低廉的經濟作物。 |
![]() |